疫情封控时,我看着满屋的声光玩具和一个拆家的娃,突然把整盆大米倒在爬行垫上。结果小宝像小仓鼠一样埋头刨了半小时,那个下午居然破天荒没喊妈妈!早教机构吹得神乎其神的感统训练,其实就藏在这些厨房杂物里。
感统开发:把家变成免费游乐场
小宝一度害怕踩草地,一碰沙子就尖叫。感统训练师闺蜜说这是触觉防御过当,推荐了这些零成本游戏:
米饭寻宝2.0版:半盆米埋进乐高小人,让娃用漏勺挖”宝藏”。升级版是用不同豆类分层(红豆层找纽扣,绿豆层找珠子),还能学分类。有次小宝突然把红豆排成爱心,老母亲赶紧拍照发朋友圈冒充艺术启蒙。
快递泡泡纸的逆袭:光脚踩不同气泡膜,大泡泡的爆破声专治Terrible Two尖叫期。我们后来开发出”节奏游戏”——单脚踩小泡是鼓点,双脚跳大泡是钹声,父子俩玩出爵士乐队效果。
自制滑坡冒险:把爬行垫折成波浪坡道,娃躺着滚下去时用枕头堆接住。后来公公加入战局,一老一小从坡上滚下来笑作一团——原来感统训练还能治代沟。
最绝的是用洗衣机包装箱做隧道,小宝爬进去时喊”妈妈山洞好黑!”我顺手剪出星星形状的孔,阳光透过洞眼洒在地上,瞬间变成星空光影课。
精细动作:厨房是终极训练营
当我发现两岁的小宝能完整剥出茶叶蛋壳时,终于明白”手巧心灵”的真谛:
剥蒜小工上岗记:让娃剥两头蒜,完事的蒜瓣装瓶炒菜用。没想到小宝发明”蒜皮贴画”,把粘桌面的蒜皮拼成小太阳,意外锻炼了镊子手。
夹子奥运会:冰棍夹夹袜子练腕力(夹满一筐奖励看一集动画片),药瓶夹夹红豆练精准度(底下垫毛巾防天女散花)。有次小宝用烤肉夹给我递遥控器,差点笑出腹肌。
胶带撕贴魔法:把胶带粘墙上让娃揭下,报废的贴纸书让他随便撕。后来发展成”胶带迷宫”,扯出曲折路线让小汽车走,既护墙又练耐心。
最成功的是”喂食游戏”:让娃用勺子给爸爸喂花生,练手眼协调还促进亲子关系。虽然老公被连噎三次,但看到小宝越来越稳的手,含泪表示”值得”。
语言爆发:戏精妈妈的日常
小宝两岁还只会蹦单词,我把自己活成行走的点读机:
废话连篇法:洗碗时全程直播”妈妈在冲泡泡,泡泡像不像棉花糖?哇!泡泡飞起来啦!”一个月后小宝突然指着肥皂泡说”飞飞云”。
错位喜剧秀:故意把袜子戴手上问”这是手套吗?”娃笑疯着纠正;把香蕉贴耳边假装打电话,他抢过去喊”喂爷爷!”
快递袋盲盒:摸物品猜名字,摸到橙子时小宝突然说”圆圆的太阳”,摸到牙刷时喊”牙齿跳舞棒”。
最近他把《好饿的毛毛虫》演成了现实版:周一吃苹果”月亮”,周二吃两个梨”星星”,现在掰手指学数数毫不费劲。上周突然指着乌云说”棉花糖生气了”,老母亲激动得半夜整理诗歌集。
认知启蒙:废物利用天花板
酸奶盒+吸管=存钱罐,快递箱画成停车场,冰箱包装泡沫当浮水拼图。有回小宝把纸巾筒排成火车,我突然悟了:贵的不是玩具,是你会发光的眼睛。
最近我们把《好饿的毛毛虫》升级成现实体验课:用皱纹纸做水果,吸管当毛毛虫,周一到周日吃对应食物。现在小宝看到圆形就说”苹果月亮”,数数直接上手掰我手指。
艺术启蒙:脏乱差里出大师
用快递纸箱裁成巨幅画纸,土豆刻星星印章,过期酱油当颜料。最有味的是”食物拓印”:芹菜根蘸颜料盖出玫瑰花,苹果横切面是小海星。虽然事后擦地半小时,但小宝举着”画”送爸爸当生日礼物的样子,够我记一辈子。
这些游戏或许不能让孩子变成神童,但那个一起滚在泡沫垫上大笑的下午,那些藏在蒜皮贴画里的小太阳,才是照亮成长的光。你们有什么独家自制游戏?快来群里晒娃的创意视频,最脑洞大开的(比如用马桶刷画彩虹的)送安全颜料套装!